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華人家庭教育學 08



教育哲學:兒童哲學

    作為實踐應用學科的教育學在十九世紀初期自哲學中演生,而與教育學息息相關的心理學日後則由哲學中獨立生成,至於社會學更是哲學家所創;換言之,教育的根源在哲學,不但西方如此,中國尊奉孔門儒家尤然。過去的教育宗旨長期受哲學影響,相當晚近才納入科學考量;不過在孩童啟蒙之初的教育活動中,納入哲學的學習倒是創新之舉。兒童哲學於半世紀前在美國應運而生,哲學家李普曼發現大學生的哲學與邏輯思維普遍欠缺,認為問題的癥結可能出在兒童未能有機會接受相關思考的刺激,於是展開針對兒童的實驗教學,從而創生一門新學科。兒童哲學並非討論有關兒童的哲學問題,而是為兒童準備的哲學教育。

    既然是為兒童而設計的哲學課程,最佳教學途徑乃是通過抒情以講理,尤其是講推理故事給孩子聽,從而鼓勵他們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思考增益。李普曼的作法是編寫哲學小說,先向兒童講授,再由他們主導討論對話。兒童哲學一開始係針對小學生甚至中學生而設,並未及於學前幼兒;且主事者認為應多方培養兒童的抽象思考及想像力,因此採用文字小說以說故事,但不加入插圖。這種作法受到兒童心理學家的質疑,認為圖象思考並無礙於抽象推理;尤其近年繪本教學受到普遍歡迎與重視,將之用於增長促進兒童的哲學思辨能力,或許是一件值得嘗試的努力。具體作法可以是先讓家長學習兒童哲學之道,再向下紮根。


2019年10月21日 星期一

華人家庭教育學 07



教育哲學:兒童教育思想

    兒童教育思想係指有關兒童的教育思想或哲理,中外都不乏先例,但是目前在兩岸四地華人社會所實施的教育體制幾乎全盤西化,連幼兒教育也不例外,因此論及思想或哲理仍以西方為重,待後文探討本土思想之際再予以轉化。說到西方哲學家或思想家對日後兒童教育產生重大影響的人物,不能忽略的至少包括十七世紀的英國哲學家洛克、十八世紀的法國思想家盧梭,以及二十世紀的美國哲學家杜威三人,他們分別彰顯了經驗主義、自然主義、實用主義思想。杜威更寫了一部論著《經驗與自然》,從實用觀點提出經驗的自然主義方法,可謂理念上集大成之作,對兒童教育的實踐頗具啟發價值。

    經驗主義重視通過身體感官所形成的心智經驗,過去人們還相信人生下來尚有先天觀念的存在,但是洛克卻主張人心如白板,原本一無所有,寫什麼上去就產生什麼經驗,由此可見教育與教師的關鍵性任務。由於經驗主義教育重在灌輸,當以老師為中心;對此自然主義者並不認同,盧梭便主張讓孩童多接觸大自然,並且順其自然地適性發展,但其自然與人性皆為善的前提卻不一定都對。首先大自然並無善惡可言,而人性之複雜亦不可一概而論;較佳的教育方式是通過心理學設計課程與教學,激勵孩子找出自身興趣,並且懂得自我反省,這正是實用主義精神,亦即從有效的結果回頭證明學習的適切恰當。


2019年10月12日 星期六

華人家庭教育學 06



教育哲學:教育倫理學

    家庭教育不像學校教育在體制下照表操課,而是因時因地制宜的隨緣教化。且由於對象主要是學齡前的小娃兒,幾乎無法用說教方式進行,基本上還是採取體驗活動以激發情意感受。有經驗的父母及教師會發現「三歲看一生」,科學家也證實個體在六歲以前的體察能力已達八成;換言之,幼兒還是可以教,重點在於如何教。由於法規載有子職、兩性、婚姻、倫理等教育內容,也顯示應以親職的功能將這些內容施教於兒童。仔細觀之,這些內容多少都跟中華傳統文化裏的「五倫」相呼應,尤其是「父子、夫婦、兄弟」這三種具有血親或姻親的倫常關係。「五倫」的歸納來自儒家教誨,千百年來早已內化於人心。

    教育學的分支之一教育哲學可以再細分為教育形上學、教育知識學以及教育倫理學,以示對照於哲學的分支。其中教育倫理學一方面講教師倫理,亦即師德學;另一方面也需要追隨赫爾巴特的傳統指示,探討教育活動與實踐的宗旨究竟何在。這點對建構華人家庭教育學同樣管用,例如思考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家庭教育,應該採行西方抑或中國的倫理道德規範以教育兒童。簡單地說,西方倫理主張「異中求同」,不同的人必須遵守相同的道德原則;中土倫理則體現「同中存異」,同一個人在從事道德實踐時必須考量與何者產生「五倫」關係。法規裏的各種教育內容若是通過本土化詮釋,肯定會形成不同旨趣。


2019年10月7日 星期一

華人家庭教育學 05



教育哲學:哲學教育學

    我是純粹哲學學者,在研究方面由科學哲學走向應用哲學,在教學方面則由通識教育步入師資培育,從而涉足屬於應用哲學的教育哲學。在困而學之的情況下,我以撰寫教育專書自行補課,先後完成《教育哲學——華人應用哲學取向》及《教育學是什麼》二書,分別建構自己的教育哲學與哲學教育學論述。教育學如今雖被歸類為一門應用社會科學中游學科,但是它在根源上卻是哲學的分支;現代教育學創始人赫爾巴特本身便是哲學家,他所建立的教育學科係以倫理學為宗旨、心理學為方法,而當時心理學尚未脫離哲學獨立。由此可見教育學跟哲學的深厚淵源,至於眾所週知的杜威之貢獻更不必多說。

    一如心理學是在十九世紀後期由哲學轉入科學,教育學也在二十世紀步其後塵成為教育科學;但是哲學教育學並未式微,而是以教育哲學之姿構成教育學的基本內容,扮演關鍵角色的當然就是杜威。一般而言,教育學是一門橫跨人文與社會兩大知識領域的應用學科,其基本組成內容包括人文面的教育史與教育哲學,以及社會面的教育心理學與教育社會學,但這些都算是跨學科的部分;真正讓教育學獨樹一幟的核心知識,只有課程論和教學論兩大分支。「課程」的西文原意為「跑道」,表示在一定的途徑上進行教學活動,才不致失去目標方向;教育學依此而建立,家庭教育學亦不脫此道,只是隱而不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