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常識觀點
一般人對於家庭教育的基本認識,不外都是將之視為跟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共同構成個人一生受教的連續統,而且具有明顯的階段性轉變;例如家庭教育即在學前,而各級學校畢業後不再深造便算踏入社會。這種認知上的區隔雖無可厚非,卻可能忽略掉其中的持續性與重疊性;像子職教育可能維持到成年,而社會人士仍有機會在職進修。此外家庭教育的對象與內容,也可能同人們的常識判斷有所出入;如大家多想像是父母在教養子女,但作為家庭教育首要內容的親職教育之對象卻是父母。不過話說回來,常識仍頗具參考價值,但並不全然正確,必須通過知識檢證,最終希望能夠產生智慧的效果與境界。
我擔任教職總共三十六載,雖屬知識代言人,卻對常識不曾或忘,畢竟我讀小學的啟蒙課正是「常識」。初小的常識後來轉化為自然與社會,上中學更細分成理化生物和史地公民;再加上語文及藝術,便構成人類知識三大領域。那麼學前教育在教什麼?如今的幼兒園過去叫幼稚園,除了吃喝玩樂,我對之幾乎沒有印象;只是大概調皮搗蛋過了頭,老師向我母親抱怨一人得當四個人管。我自小為單親家庭,母親好像也沒怎麼教育我,但我絕非壞孩子,孤單成長的環境使我好讀書不求甚解,卻意外讀成大學教授。唯興趣使然而長期教通識課,又涉足生命教育,始終走在近常識遠知識更嚮往智慧的情意道路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