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4日 星期二

大智教 8-3 美 育:人生美

 


 

        美育講授人生美的內容,主要教人以「生存基調的鞏固、生活步調的安頓、生命情調的抉擇」。這些可歸結為個人的修養美學,是一套反身而誠的修養工夫,不似藝術美及自然美具有外在審美對象,大陸學者王建疆乃稱之為「內審美」。我發現倫理學和人生美學的差異在於前者必然涉及改善跟他人互動,而後者主要在於從事自我覺察與貞定。大智教宣揚「儒道融通」的「天然哲」,其中儒家思想歸於「倫理學取向的人文主義」,而道家則屬「美學取向的自然主義」,二者具有「儒陽道陰、儒顯道隱、儒表道裏」的融匯性質。像儒家講「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主體乃是人;道家山水畫則將人物融入自然中,可見二者著眼的不同。

 

        人生美的最高境界可以莊子為代表:「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他既不以世界為虛幻,又不認為諸事萬物有理可循,只能順其自然。於是自我主體性乃投射出一種人生美感情趣,近情意而遠德性,這正是我把道家思想歸於美學而非倫理學的理由。天然哲大智教的核心價值即為道家無待的自然主義,現實中的大自然雖然不斷遭受破壞,人們卻可以在心境上反璞歸真,自「無為」出發,通過「無所為而為」走向「為而不有」,以至「無為而無不為」。美育理當面面俱顧,經由無為反映內在的人生美,觀照外在的自然美,也貼近人為的藝術美,從而產生潛移默化的靜觀自得效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