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9日 星期六

大智教 6-1 美 感:真善美

 


 

        大智教是人生哲理教,採用簡稱「天然哲」的「後科學人文自然主義華人應用哲學」去觀照「宇宙與人生」,而古希臘哲學家即對此表示應兼顧「真、善、美」三方面課題。真善美相提並論,可視為人生在世對於「求真、行善、審美」三種實踐的統合;蘇格拉底更提出「知德合一」之說,以示統合的重要與必要。從當今世俗眼光看,此三者分別涉及「科學技術、社會倫理、藝術人文」,理當面面俱顧,而這也正是學校實施通識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理念。不過我站在「從人生看宇宙」的立場對此另有所解,亦即「求真:生存基調的鞏固、行善:生活步調的安頓、審美:生命情調的抉擇」,此乃「中國人學取向的生命教育哲學」。

 

目前國內普通高中生於綜合活動領域內皆必修一學分「生命教育」課,以學習五大核心素養「哲學思考、人學探索、終極關懷、價值思辨、靈性修養」,其中「人學探索」的學習項目包括「人的特質與人性觀、人的主體性與自我觀」。這看起來相對抽象,但跟同領域另兩門必修課「生涯規劃」及「家政」搭配地學習成長,就顯得平易近人許多。強調中國人學取向是呼應華人應用哲學精神,以貞定華人所處時空環境的文化社會背景。在這種背景下,宗教信仰並非主要安身立命之所繫,儒家式成聖成賢理想才是教育尤其是德育的主軸。我則有意以道家式人生美感教育融匯於傳統德育中,再轉化為擬似宗教的非宗教之大智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