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認為是北約組織領導的美國,公然在黑海演習練兵,俄羅斯自然不甘示弱。武力炫耀雖不見得構成戰爭,但有可能擦槍走火,一次世界大戰就是歷史殷鑑。百年多前奧匈帝國皇子在海外遇刺,德國出兵恫嚇敵對勢力,以為不久就可鳴金收兵,不料竟然釀成大戰,一打四年多,令三千萬軍民喪命。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美國為支持盟邦,派兵渡洋馳援,卻不幸把本土的禽流感變種病毒「西班牙流感」帶過去,性質類似本世紀初的SARS以及最近的新冠肺炎,一開始無人得免疫,於短時間內奪走全球五千萬性命,比戰爭還殘酷可怕。不過打仗還是如假包換的人間煉獄,吾輩有幸不曾遭逢,上一代卻大多難逃。像我父親年輕從軍碰上「南京大屠殺」,因化身為僧躲過一劫,老來現身說法以自傳《還俗記》告誡世人戰爭的可怖。我為推廣生命教育曾將之改編成電影劇本,惜無人投資而擱置。
戰爭所帶來的陰影有時會影響人的一生,傅偉勳便在代表作中提及兒時所見美軍轟炸臺灣的恐怖景象,令其終生怕死;也正因為想克服死亡恐懼,而於晚年罹癌後創立了生死學,用於自我療癒。至於我有意推廣生死學問和智慧,部分是因為跟傅老結緣,另外則源於神經質心性使然。我沒有天災人禍或面臨戰火的創傷體驗,卻多少有些感同身受;尤其想到老父歷劫歸來才有我的誕生,飲水思源遂對各種生死流轉充滿好奇。而年輕時受到存在主義吸引選擇念哲學,思索生死大事之心一發不可收拾,乃有今日的信手拈來不吐不快。我倒不是在自我療癒,因為自覺無甚大礙,倒是小毛病不斷,令我必須隨時作出自我貞定,以免逸出常軌。老來懶散,一動不如一靜,只想循著日常軌跡閒賞安度,唯有寫作功課是例外。我手寫我心,一如寫日誌,樂在其中矣。
就在我坐在家中斗室爬格子的同時,地球上總有一些角落充滿戰事氣息,一觸即發。反思我出生於1953年,距離兩岸分治只有四載,卻大半輩子住在這座海島上,未聞戰火煙硝,頂多在電視上看見相關的死亡現象。雖說從未上戰場,年輕時卻的確看見過戰場走出來的人。1972年越戰方酣,暑假去臺中參加自強活動,住在清泉崗機場對面山上的軍營內學駕駛,每晚都會聽到美國軍機起降。一般都是空中加油機,但有回看見B52巨型轟炸機親臨,八座引擎震耳欲聾,嘆為觀止。另外就是在大雅街頭上看見來臺休假大兵尋芳取樂、醉生夢死,皮靴上還沾滿戰地的紅土。多年後觀賞到大師庫比力克名片「金甲部隊」,就會想起過去那一幕幕際遇。戰火雖在數千公里外,卻準時於晚間新聞中呈現,近年則進步到現場轉播。科技進步一日千里卻無法止戰,可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