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教化:活學活用 1∕9
1 認 知
1-1 常 識:基本見識的把握
1-1-1 食衣住行
人的心理功能可分認知、情感、意志三方面加以提昇,在認知面又可依常識、知識、智慧三層次予以改善,它們分別需要觸動感性、理性與悟性方得完成。先說常識。常識就是一個人的基本見識,得靠我們的感官靈明不斷進行經驗累積。像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能否落實,大多繫於常識是否到位。以搭公車或捷運來說,出門至少先得分清東西南北,再想好搭幾號線可以便捷抵達目的地,否則就會瞎闖亂走浪費時間精力。其他如吃飯、穿衣、住房莫不是如此。你說這不是生活習慣嘛,跟常識不常識有何關係?其實常識最基本的功能,正是幫忙我們因應生活所需。孤陋寡聞的人連吃飯穿衣都會鬧笑話,更甭說其他方面了。我一開始就談常識,因為它非常根本,根本到足以構成我們念小學的啟蒙課程。不過眼前要強調者,卻是作為個人修養,以備「安身立命」。
1-1-2 安身立命
「安身立命」原本為佛教禪宗的話,引申用到一般人身上,意指先安頓自己的身心,再發展個人的理想。人生圖的是什麼?全家溫飽當然是最基本的,但是大家想要的,肯定不止於此。用一句簡單的話來概括,多數人都期望「在安定中求進步」。生活安定固然重要,更上層樓亦不可少,這其實正是中產階級的生活型態。中產人士是社會穩定的基石和進步的動力,先進國家便靠中產階級在安定中求進步。臺灣已逐漸邁入先進之林,雖然縮短了城鄉差距,但彼此生活水準仍有一定差異。不過從正向思考,正是因為如此,激勵了人們向城市集中,目的就是為了改善生活。求得溫飽只是頭一步,樹立遠大理想,讓自己和家人過好日子才是最終目的。萬丈高樓平地起,不管過去所學所做為何,如今既然謀職就業,除學得一技之長外,整體提昇個人條件以真正成為社會有用的一員也很重要。
1-1-3 策略規劃
生活中有些想法與作法不可不知,「知道」當從豐富常識起始,漸次通過學習知識,達到領悟智慧的境地。豐富自己的基本見識是為實用,最基本的常識要從食衣住行著手,這些都關係到一個人的健康長壽。總之,基本生活常識雖然來自經驗感受,但絕非跟著感覺走。要求善用感性,只是想鼓勵大家敞開心胸,不固執己見和劃地自限。常識之應用可分對外與對內,對外是為打拼,對內則為安心。打拼方得改善生活,欲達此目的需有所規劃,最簡要的方式是從事生活管理。如今「管理」已無處不在,其意義為「善用有限資源,使其產生最大效力」,它還教我們,「在把事情做對之前,先確定那些才是對的事情值得去做」。這便是所謂「策略規劃」,可分人、事、時、地、物來加以落實。比方說如何跟人和諧相處、怎樣把事情安排妥當、時間空間及資源的使用等等,對我們都很要緊。
1-1-4 自覺知命
策略規劃用於組織管理是大學問,但同樣可以拿來管自己則屬小常識,一切繫於用心不用心而已。大多數人都有心自我改善,卻苦於不知從何處下手。在此建議大家善用格言警語,這些都是前人經驗的累積,只是我們經常忽視,以致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錯失改過遷善的良機。舉幾句常見的話為例:「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忍片刻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做人處事當作如是觀。做人不可認命,但要懂得知命。像子曰「盡人事,聽天命」,在聽天由命之前,先問自己善盡人事了沒有?佛家禪宗言「此念是煩惱,轉念即菩提」,一念之間可以改變許多事。凡此皆繫乎我們能否自覺,自覺做對的事,並且把它做好。上述改善食衣住行、人事時地物的常識,以及前人提示的警句格言,不過讓我們自覺且自主地踏出第一步,至於知識的學與用則是下一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